“3萬億的債務壓得國內鋼企喘不過氣來,國家在調結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各級政府想救我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9月3日,國內某鋼鐵企業的高管對記者表示,發展非鋼產業已經成為了鋼鐵行業的共識,除了債務,環保的壓力也在“逼迫”鋼鐵企業自救。 記者從2013(首屆)鋼鐵行業非鋼產業大會上了解到,目前國內主要的大型鋼鐵企業均為自己設定了“十二五”的非鋼發展目標,部分企業的非鋼產業利潤將超過主業,成為鋼鐵企業的新出路。 壓力疊加 地方政府大手筆投資形成的天量地方債已經被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在威脅,與大規;A設施建設相伴成長的鋼鐵行業也陷入了債務旋渦。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統計,截至2013年6月末,全國86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總負債為3.0189萬億元,行業負債率達69.47%。86家重點鋼廠平均每家負債348.8億元,而這些鋼鐵業上半年利潤總共只有22億元。 中投顧問冶金行業研究員苑志斌認為,鋼鐵行業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難以減產,結果導致產量過剩、惡性競爭、盈利下滑乃至虧損。 殘酷的數據證明鋼鐵行業已經告別了高利潤時代,與此同時,鋼鐵企業的高能耗、高污染也讓這個行業受到公眾的質疑。2013年初京津冀地區的嚴重霧霾讓公眾對鋼鐵企業的污染有了真切的認識。京津冀地區是全國鋼鐵主要生產地區,首鋼搬遷之后,河北成為華北主要的鋼鐵生產地,占據了全國產量1/4。 2012年,河北省鋼鐵產量1.8億噸,同期全國鋼鐵產量7.16億噸。 今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明確提出要減少污染物排放,提前一年完成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 8月30日,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表示,鋼鐵行業面臨“高產能、高成本、低價格、低效益、嚴環保”的嚴峻挑戰,鋼鐵企業圍繞主業發展非鋼產業,實現適度多元化,已經不是局部問題,而是事關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全局問題、戰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