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防水材料生產企業有兩千多家,其中有防水卷材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約1500家,規模以上企業有443家。行業整體規模小、裝備簡陋、技術水平不高、產品檔次低、管理落后、經營粗放。由于防水材料行業企業結構長期處于小、多、散狀態,未能形成集約化規模經營,造成資源、資金、人才的分散和浪費,影響了行業整體實力的增強。 目前,防水材料行業面臨著產能嚴重過剩和行業集中度低兩大突出問題。防水材料行業的產能達到市場需求總量的5倍之多,不少企業開工率不足,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據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統計數據,2012年,行業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行業最大的企業銷售收入卻也不過20多億元,超過5億元的企業只有10多家,排名前50位的企業市場占有率還不到市場總額的兩成。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集中度低,容易導致市場的無序競爭,甚至是犧牲質量和誠信的惡性競爭,不僅擾亂市場秩序,也影響到防水行業的健康發展。 為引導建筑防水卷材行業健康發展,抑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節能減排,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工信部原材料司決定制定《條件》,提高準入門檻,利用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進行市場調控。該同志表示,提高防水企業的準入門檻,不僅是為避免行業惡性競爭,更重要的是為了提升我國防水材料行業整體生產、經營質量。 新發布的《條件》規定,“新建改性瀝青類(含自粘)防水卷材項目單線產能規模不低于1000萬平方米/年,新建高分子防水卷材(PVC、TPO)項目單線產能規模不低于300萬平方米/年。”與2012年9月份工信部原材料司網上征求意見的《建筑防水卷材行業準入條件(征求意見稿)》相比,刪去了“改擴建”一詞。對此建材處相關同志說,《條件》對于新建和已建企業區別對待,對于已建企業更多是從節能、環保、質量、職業安全、社會責任等方面提出要求。 工信部希望通過《條件》出臺,督促防水企業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環境監管,引進先進的生產和工藝設備,力爭以最小的環境代價和最合理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下一步,原材料司將依據《條件》,向社會公布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名單,強化市場倒逼機制。對于未能達標的企業,將根據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指導下,通過淘汰落后、兼并重組與技術改造相結合等方式,使其盡快達到準入條件的規定要求或退出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