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看了LED各大上市公司的“成績單”,仔細研讀后發現半數以上的公司經營狀況令人堪憂,多數企業對下半年預期不明朗,各大上市公司堪稱是LED企業國內市場的晴雨表,這些風投普遍看好的行業和企業,究竟出了什么問題導致如此業績?
LED照明市場亂象誰的錯?
筆者根據上半年各上市公司半年度財報,在其經營狀況、原因分析、未來預期匯總了這些關鍵詞:
1、經營狀況:業績下滑、利潤下降
2、原因分析:金融危機、價格競爭、開源節流不暢
3、未來預期:尚不明朗。。。。。
看到這樣的業績表現,我們不禁非常疑惑?國內照明行業2000多億的容量,其中LED部分在2014年預計300億元,到2014年,業內人士預期有望達到900個億,這種呈幾何增長增速的LED領域處在蓄勢待發的狀態,產業蛋糕足夠大,為何國內LED市場現在顯得似燙手山芋,好看不很好吃呢?
筆者認為LED照明市場有些亂象,這個亂象一段時間內還可能存在。。。。。
1、 需求尚未轉化,企業魚貫而入
1) 消費者認識不足,需求轉化尚需時日
2014年新年伊始,中國LED產業迎來了政策春風,從國務院到地方政府都相繼出臺政策大力推廣LED,地方政府的號召和國家推廣的綠照項目都將LED照明產品提上了2014的推廣計劃,但這些推廣都只是停留在政府層面,而通過政府政策推動僅能顯現在一些市政項目上,也就是說對于市政及道路、事業單位的新建和改造項目上可以著力使用LED類照明產品,而對于民用部分和民用項目的應用上還需要國家和企業通過品牌宣傳和推廣逐步滲透,要知道從白熾燈到節能燈的節能教育,在國內東西南北平面跨度幾千公里,縱深一二線發達城市到四五類城鎮和落后農村,國家和企業花費了10余年來宣傳教育,盡管隨著國民素質提高,信息發達,交流便利,節能環保教育已經開始深入人心,但從節能燈的綠色照明教育對顧客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漸進式的轉化消費LED產品還需要幾年的路要走。
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講,當下需求轉化主要圍繞在政府等市政項目的應用上,而民用項目和家庭使用的需求尚未轉化。
2) 企業劍走偏鋒,至今少有所獲
上面我們講到,企業在目前消費者認識不足的現實情況下,盲目的進駐國內市場,而且切入到國內民用市場,民用市場大多被一些大品牌和二三線傳統燈具燈飾及商業照明品牌操控,這種明顯的需求不對稱性就注定了這些品牌目前無法快速進入市場,獲得好的業績表現。
另外,就國內民用或者商業照明市場而言,沒有國內銷售經驗和渠道的LED新銳品牌完全不清楚國內渠道經銷商的需求特點,僅僅憑借盲目的不夠系統的操作策略想大有斬獲根本沒有可能性,照明行業經歷了十幾年的行業積累,無論從行業整體發展,抑或渠道經銷商認知來講都有了深刻的變化,當下的經銷商對企業的選擇也很審慎,如果我們沒有關注到這些渠道層面的需求,而盲目切入,最終只會給自己品牌帶來一傳十十傳百無限放大的負面口碑。
其次,在300億元的市場容量中,近萬家LED企業都紛紛搶占,平均一個企業只有300萬的飯碗,一些行業大鱷在市政工程項目領域已經將較大一部分份額搶占,剩余的企業夾縫中求生存,有的幾乎沒得吃,因此,近期大量的古鎮LED工廠對外出租廠房、部分小廠紛紛倒閉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從長遠來看,LED市場未來依然前景廣闊,但是企業要做好心理準備,耐得住寂寞,找準機會點,定位好自己,做好長線持續戰斗的準備,才能笑到最后!
2) 產品線尚未成熟,各企業爭相進駐
1) 技術日漸成熟,但產品線卻不夠系統
LED研發自幾年前開始被國內一些資深LED企業開始深挖以來,技術也日趨成熟,從國外的芯片技術改良,到國內的產品結合實踐應用反復推敲,已經形成了一些相對成熟的產品,同時也解決了關于LED產品發熱、散熱等實際問題,但在實際產品線的品類健全度上來講比傳統類產品還相差較遠。
無論是筒燈、天花燈或是家居類燈飾類產品在款式上、應用上都沒法趕上傳統商業照明或家居照明的品類健全度,這就在消費者選擇上影響了其選擇購買率。
因此,僅僅技術成熟,但缺乏技術與產品的實際結合,沒有形成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好比有了專利技術,但缺乏專利技術與應用的結合,難以研發出消費者喜歡的產品,沒有貼近市場,就無法轉化為經濟價值);蚴怯辛瞬糠之a品但還沒有完整的產品線來實踐到系列化應用銷售層面上,替代掉原有傳統類產品,則取代傳統燈具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