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的智慧化將推動城市發展。”3月29日,新加坡天極綠色能源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琪在第十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綠色建筑智能化與數字技術分論壇上說。
助力社會效益
這兩年,霧霾似乎成了中國之痛,中國政府正大力解決霧霾問題。而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北京霧霾天長達100多天。今年2月20日,北京啟動了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同時交通也是北京之苦,據統計,北京上班一族每天消耗在上班路程上的時間為2.8小時,北京正面臨嚴重的交通問題。此外,醫療等社會問題都在困擾著大城市的居民。
2014年3月21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會議,會議原則通過《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并研究討論了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方案。
2012 年,住建部頒發《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將智慧城市的建設作為交通、醫療等社會問題的解決辦法。2013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發改委和住建部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未來國家將會有更大的力度推行綠色建筑和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建立健全綠色建筑標準體系,落實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
劉琪表示:“綠色建筑與智慧城市的互聯互通可有效降低對自然的過度索取,同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可以很大程度改善交通、醫療等社會問題,收集到的數據也為未來的決策者提供了下一步行動依據。”
提高經濟效益
說起綠色建筑與智慧城市的建設,很多人以為是“燒錢”的超前設計,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臺灣智慧建筑協會理事長、中國文化大學建筑及都市設計系所副教授溫琇玲介紹說:“人們往往心懷偏見,其實智慧建筑的投資富有效益。按照我們的計算,一棟 10000平方的辦公大樓直接經濟效益可達1600萬元,而投資成本只需要2.38年就可以回收,同時建筑價值提升20%,提升10%,居住率提升6.4%,出租率提升6.1%。營運成本節約6%,租金收入增加20%,改善空間質量20%。”
溫琇玲表示:“綠色建筑的智慧化需要將我們的思維從脫離實際的發明創造轉換到以服務換取價值的思維上來,我們不能一直將目光投在制造,而應挖掘服務的價值。同時綠色建筑等智慧化建設需要政府協助企業提升技術,企業為客戶服務的同時不斷創新,使之形成產業并獲取利潤,這樣智慧城市才能發展下去。”
綠色建筑與智慧城市相融合
“綠色建筑需要用智慧來管理,為此我們提出了智慧城市管理系統。目的就是將原本相對獨立的‘綠色建筑’和‘智慧城市’兩個主題聯結起來。”劉琪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設涉及了很多方面,能否達到要求,需要專家學者、設計單位以及開發商的通力合作。同時還需要我們將綠色建筑與智慧城市連接到一起,實現綠色建筑系統與智慧城市的互聯互通、信息對稱,來解決環境、交通、醫療等社會問題。”
而對于綠色建筑的智慧化,臺灣也有獨到的經驗。溫琇玲表示:“過去我們講綠色建筑,繼而講綠色建材,從去年起,我們在臺灣還做了一個智慧建材的認證,要讓綠色的材料變得起來,也就是給它加上智慧的控制。綠色建材有了驅動,就成為了智慧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