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媒體報道稱,我國已對美國多晶硅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訴訟正式立案,對韓國多晶硅產品的“反傾銷”發起調查。
或許正是受此消息提振,截止(7月18日)收盤,A股多晶硅板塊呈現普漲態勢。超日太陽、拓日新能、天威保變、川投能源、江蘇陽光等個股漲幅均超1%。
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受美、韓等向我國低價“傾銷”多晶硅的影響,自2011年9月以來,我國80%多晶硅企業已被迫停產,殃及全行業超過500億元投資,造成失業人數超過5000人。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相關人士表示,“如果最終管理層對美韓征收多晶硅‘雙反’關稅,那將為我國多晶硅行業爭取到一些發展的時間。但想要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還有賴于國內企業自身技術水平的提高”。
激增的多晶硅進口量
事實上,中、美、韓三國間在多晶硅貿易上的爭執由來已久。
早在2011年年底,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就曾公開提出過“對美韓等多晶硅出口國征收反傾銷關稅”的建議。
彼時,硅業分會的理由是“多晶硅價格自2011年5月開始持續回落。截至11月底,已較5月均價下跌70%。但是在多晶硅價格下跌同時,國外多晶硅市場沖擊卻不斷變強,導致國內進口量不斷增加”,硅業分會會長趙家生曾在《近期國內硅產業變化以及建議》的報告中指出。
最終,2011年我國總計進口多晶硅6.46萬噸,同比增長36%,涉及進口金額25.9億美元。其中,自美、韓兩國進口的多晶硅占比約6成。
今年1月,為減緩大量進口對我國多晶硅業造成的沖擊,洛陽中硅、江蘇中能、陜西天宏、賽維LDK等4家企業正式向商務部提交申請,要求對美國產多晶硅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然而,一邊是我國80%多晶硅企業被迫停產,另一邊則是全球多晶硅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
長江證券研報指出,與 2012 年全球光伏裝機容量相比,全球前4大多晶硅生
產巨頭——GCL-Poly、OCI、Hemlock、
Wacker 合計產能基本可以滿足全球全年多晶硅需求,多晶硅產能過剩情況較為嚴重。
但就是在全球多晶硅行業產能過剩以及多晶硅價格朝著生產成本不斷逼近的背景下,此前,韓國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OCI還提出了擴產計劃,只不過,這一計劃最終被OCI暫停了。
反敗為勝依靠技術提升
當然,大量進口多晶硅并不是“我國80%多晶硅企業被迫停產”的首要原因。
長江證券研報認為,多晶硅行業的危機與“歐債危機、歐洲傳統光伏裝機大國大幅下調政策補貼”具有直接關系。
不過在面臨同樣的惡略環境時,多晶硅生產“龍頭”卻可以依靠規模和技術上的優勢,在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時維持一定水平的毛利率。
以全球第一大多晶硅生產企業保利協鑫為例,其2012 年第一季度多晶硅產量12335公噸,平均成本為19.7美元/公斤;對外銷售3041公噸,平均售價為25.98美元/公斤,毛利率為24%左右。
“一些國際巨頭充分利用規模和技術的優勢,再配合經濟及光伏業惡略的大環境,在多晶硅行業惡性競爭”,一位不愿具名的業界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坦言。
上述硅業分會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還表示,“在多晶硅價格大幅下滑的過程中,一些國際多晶硅企業不惜微利,甚至賠本向中國市場傾銷多晶硅”。
“從戰略的角度出發,中國不能讓他們搶奪光伏,乃至整個新能源市場的控制權和制高點。如果最終管理層對美韓征收多晶硅‘雙反’關稅,那將為我國多晶硅行業爭取到一些發展的時間”,該硅業分會相關人士認為。
不過必須認識到的是,我國多晶硅業想要真正的反敗為勝還需依靠自身的技術水平提升。據介紹,僅從價格角度來看,我國多晶硅價格普遍在30美元/公斤以上,而進口多晶硅則在25美元/公斤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