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幾年前,國內地板、家居、瓷磚、家紡業就陸續有企業分別在上交所、深交所或者海外上市。應該說,上市對于家居企業有著巨大的誘惑。在行業集中度相對不高的情況下,通過上市這一資本之手似乎成為企業站上龍頭地位快速的捷徑。但是上市對于企業的要求之嚴格也讓企業不得不分散戰斗力以滿足各項需求,縱觀已經上市的一些家居企業近年來的發展,也并非事事順意。更有企業感嘆道,現在我們真的有錢,但是我們行業內的影響力卻做不起來,唯有低調低調再低調。對于各位來說,上市對于家居企業究竟意味著什么?微博圈的各位精英也進行了熱烈探討。
地板行業“被上市”時代
對于上市這一話題,華裔地板DONKIN曾在微博中借用科氏集團的例子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家居行業還是需要穩扎穩打的策略,科氏集團 CEO查爾斯• 科克就反對將自己的公司上市,因為上市之后就要因為報表(要為股東盈利)壓力而影響公司的長期決策,所以上市是一把雙刃劍。我仍建議的是回歸到市場,穩扎穩打地研究市場規律,穩步拓展市場。”其實在衛浴行業,有一個品牌——科勒,也堅持了自己不上市的態度。集團表示,上不上市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而不上市卻可以讓公司的決策會更有效率,還可以增加對股票市場、金融危機的抗風險能力。
同樣,曾經在電影圈對于上市話題,人們也做過這樣的探討,21世紀?怂、派拉蒙、聯藝等全球影業巨頭,沒有一家上市或準備上市。為什么這些積累了八九十年家底、資源豐厚而品牌響亮的“老大” 們不上市,涉足市場不過十年有余的中國影視企業卻像跑百米一般沖刺上市?“博納影業”老總于冬想出來的答案是——我們被資本推著走,“被上市”了;而充當推手的資本,是“無知者無畏”。
那么在地板業是否也有同樣的情況?生活家在微博中的一句話一定程度上解答了我們的疑問:“前幾年各路金融資本、產業資本進入國內家居行業,經4—5年的擴展,特別是金融資本進入的企業,已經到資金回收期,接下來這幾年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家居企業上市。”其實細究之下不難發現,國內不少有實力的一線品牌都曾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國外風投的青睞,而這段時期也確實逐漸到了這些風投收攏資金的時刻。所以企業也面臨著如果不上市,風投就可能撤資,撤資后企業面臨資金問題,難以繼續發展,而目前整個銀行貸款政策的收緊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企業不得不上市。但說是 “被上市”了,在一個資本市場,因為資本之手或說市場規律而被助推著進入某個階段,陣痛下的優勝劣汰,也不能說全然是件壞事?而在這資金回收期將至的時代,地板業將來迎來怎樣的上市風潮,未來格局又會有怎樣的轉變,我們不妨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