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有效去除率達到99.9%、甲醛分解率達99.92%、除異味率達99%……”。這是近日在售價僅99元某國產品牌空氣凈化器的宣傳冊上看到的檢測數據。這些檢測數據是如何得出的?檢測報告是否是權威部門出具的?這么便宜的產品敢買嗎?作為當前銷售最火爆的健康家電,空氣凈化器也正因產品檢測報告師出多門、凈化數據難辨真偽遭遇消費者選擇難的投訴。
對此,國家室內環境與室內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也坦言,檢測市場魚龍混雜確實是目前空凈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而據記者了解,由于檢測環節與利益掛鉤,行業內已經形成了一條由廠商和非正規機構組成的檢測黑色產業鏈。
檢測市場三大亂象
檢測單位不具備資質、測試過程及檢測報告不規范等三大亂像助長了企業的虛假宣傳。
作為一個由惡劣天氣迅速催熟的行業,空氣凈化器巨大的市場“錢景”讓各類企業都紅了眼。“做鼠標的、做碎紙機的,甚至做按摩椅的企業紛紛轉戰空凈行業,投機型企業多,使得虛假宣傳、虛假檢測現象大行其道。”萬家樂空氣凈化器事業部總經理劉詩鋒說。
宋廣生表示,消費者面對五花八門的檢測報告確實很難抉擇,但這只是表面現象。事實上,目前空氣凈化器檢測市場的背后亂象主要存在于三個層面:
首先是檢測單位不具備資質。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檢測機構必須獲得GB/T18801-2008《空氣凈化器》國家標準的認證,擁有規范的檢測環境—— 30立方米測試倉,并且對所有認證項目都有檢測資質。而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行業內存在大量的非正規機構,只要企業愿意,他們能夠提供任何數據、出具任何形式的檢測報告。
其次是檢測過程不規范。這種情況在無檢測資質的機構中尤其突出。例如企業希望送檢的產品PM2.5去除率能達到99%。為了得到這一數據,某些檢測機構會人為將檢測時間從半小時延長到8個甚至24個小時。
再次是出具的檢測報告不規范。例如某些產品標注了CADR值(潔凈空氣量),但并沒有標明是在多大面積、多長時間內測得的數值。由于消費者并不清楚 CADR值是選購空凈的核心指標,往往忽略了這一關鍵信息。與此同時,不規范的檢測報告也助長了無良企業的濫用行為。“比如將甲醛去除率代替所有指標,夸大宣傳;用某一型號的檢測報告移花接木至所有產品中,無形中更增加了消費者的選擇難度”。宋廣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