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力推加之照明產品價格迅速下滑,使得國內LED公共照明市場的需求量隨之激增,整個LED產業鏈的投資重心正逐步向中下游轉移。 但與此同時,標準缺失、惡性競爭、產品同質化以及質量層次不齊等諸多問題亦隨之而來,在此種發展背景下,規模、實力不等的LED照明企業開始走向分化,而LED照明市場亦呈現出新的競爭態勢。 雖然過去的一年,國內LED公共照明市場發展如火如荼,但不容忽視的是,各LED企業間的惡性競爭、產品良莠不齊以及質量隱患等問題亦是層出不窮。 2013年10月底,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江門、順德等9個地區的40家企業生產的LED路燈及光源控制器產品40批次抽查結果顯示,不合格產品比例高達25%。 此外,在近兩年全國各地已施工完畢的LED工程照明改造項目中,不少LED路燈改造項目出現過質量問題。如南昌八一大道、浙江金華市婺城新城區金沙街、東莞莞城街道等多地的LED路燈改造工程均因瞎燈事故而頻遭投訴。 推及原委,上述品質事故的主要責任自然在于,中標企業及生產制造廠商對產品質量管控缺失,或有意對中標產品進行偷工減料。但一個常被忽視的現象是,某些地方政府在招標時,一方面要求投標企業的LED路燈產品必須保證高質量、高性能等要求,但在評標時卻又把價格壓得相當低,導致供應商或生產廠家根本難以賺取相當利潤。 例如2013年曾引發業界廣泛關注的山西20億元行政村街道LED路燈亮化工程,不少中標LED企業紛紛表示成本過高,利潤太低,而選擇成本較低的南方企業代做,還有某些企業中標后甚至選擇退標。 除質量隱患外,下游LED照明企業間的惡性競爭也時有發生。 “在中標南海大道LED路燈節能改造標段項目后,落選的投標供應商曾去投訴我們惡意壓價,實際上他們在競標過程中價格壓的最厲害。”楊躍華無奈地表示,在市政工程照明項目中,這種惡性競爭早已屢見不鮮,很難找到折衷的解決辦法。 “受政府換屆影響,2013年國內LED路燈等工程照明市場進展有所放緩,各LED企業對政府訂單的競爭非常激烈。”德豪潤達董秘鄧飛告訴記者,隨著近年來新進LED照明企業數量逐漸增多,以及上規模的上、中游LED企業加快向下游垂直整合,LED工程項目市場容量已經相當有限。 “市政工程項目決策過程中政策的波動性比較大,所以LED行業今后更大的發展在商業照明領域。”勤上光電副總經理祝炳忠曾表示,LED照明終究還是要走向民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