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礦石價格將隨著供應增加而緩慢下跌,而它的供求狀況遠好于冶煉行業,礦石價格下跌空間有限,這將成為鋼價下滑過程中的有力支撐。
鐵礦石行業是全球壟斷程度最高的一個行業,鐵礦石價格自然易漲難跌。自2003年漲勢啟動算起至今近10個年頭,即便是從其加速上漲的2007年算起,至今也有5個年頭。對它的漲勢,市場似乎早已司空見怪。因此,近日來鐵礦石價格的“跌跌不休”令市場十分迷茫,是“轉勢”還是“調整”?價格到底會走到哪里?
供過于求庫存消費比上升
回顧鐵礦石近十年的牛市行情,一是行業周期比較長,國外大型礦山的建設周期要5-7年,國內相對較較短,但也要1-2年,也就是說短期內供應彈性比較小,價格再漲供應也上不來;二是全球經濟增長,尤其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大大增加了全球鋼鐵消費量;三是資源稟賦導致鐵礦石市場高度壟斷,澳大利亞和巴西占了全球礦石貿易的2/3,對價格有較強話語權。
隨著時間的推移,供應已經陸續釋放,而全球消費卻出現下滑。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生鐵生產國,生鐵產量占全球產量的60%左右,而生鐵產量的增量更是占到全球增量的96%左右,因此中國是鐵礦石最大消費國和進口國。自2003年以來,鐵礦石價格一直在漲,尤其是2007以后跳躍式上漲,高額利潤吸引越來越多的資本涌入礦石行業。雖然鐵礦石行業生產周期較長,但自2007年礦石價格快速上漲算起到2012年已經5年有余,很多新建礦山已經投入使用,而2012年—2014年期間將會有更多礦山陸續投入使用。與此同時,三大礦商之外的礦石產量快速增加,我國越來越多的進口礦來源于蒙古國以及非洲各國。2007年我國除澳大利亞、巴西和印度之外的外礦進口占全部進口量的16%,2012年升為26%,5年上升近10%。全球礦石行業的壟斷程度正在下降,這對商品價格形成壓力。
2011年下半年以來,鐵礦石市場消費增速下滑,供應增速上升,逐漸轉變為過剩。2012年1-6月全球生鐵產量同比增速為2.49%,比2011年下滑近3.7%。與此同時全球鐵礦石產量卻在上升,2011年中國鐵礦石全年產量同比增長達23.5%,2012年1-6月同比增長5.9%。同期,三大礦山2012年一、二季度產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其總體產能卻較2011年提升11.7%。礦石市場出現過剩,我國港口庫存一度飆升至近億噸,價格快速下滑。
從微觀數據來看,庫存消費比是一個靈敏供求指標。數據顯示,庫存消費比由2007年的4周左右一直上升至2008年10月的高點9周附近,隨后由于經濟快速回暖,此指標一路下滑至2010年4月的6周附近,并隨著消費下滑,在2011年11月再次觸及高點9周。目前由于礦石市場清庫,此指標維持在7周附近。從歷史上看,庫存消費比7周左右是一個中等偏高的數值,其相對應的礦石市場也是較為寬松的供應過剩市場。
邊際成本決定鐵礦石價格
從全球鐵礦石市場來看,礦石成本從低到高有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是原有的世界級礦山,以三大礦業巨頭為代表,不僅享受極低的采選成本,同時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使其一直位于成本線的最底端,如澳大利亞和巴西的早期礦山的原礦成本大概只有40美元/噸左右;第二層次是海外新興礦山,其采選成本具有優勢,但物流、環保等一系列外圍成本攤銷推高了整體費用,這部分礦山位于全球礦業成本的中檔區域;第三層次的是高敏感性的國內礦山,由于采掘條件惡劣,原礦品位低、以及附帶高昂的選礦成本,使得這部分礦山位于成本曲線的最頂端,其對礦石價格極其敏感,這部分礦山的邊際成本決定了鐵礦石價格。
我國唐山地區的礦山邊際成本大概在600-700元/噸(濕基不含稅),換算成干基含稅的大概為800-900元/噸附近,且多為民企所有,其對價格反應較為靈敏。目前,國內很多小礦山由于生產盈利下降已經停產,這對價格將會起到一定支撐。從精粉的歷史價格圖可以看出,國產礦價格不會長期低于或維持在800-900元/噸,生產虧損將使大量礦山減產。從目前情況來看,礦石價格最多還有100-200元/噸的下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