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板存在的問題比較具有代表性。我們以李老板為例,分析一下像李老板這樣在發展過程中“自己玩死自己”的原因。
1、四處出擊。由于李老板擔心分銷專一品牌銷量有限,分銷暢銷產品利潤低,難以承受各種費用,于是盲目的增加銷售產品(利潤高的雜牌產品),分散了有限的資金,導致哪個產品都做不出規模,沒有對專一品牌忠誠經營。李老板得不到企業的認可和支持,企業不把李老板作為長期戰略合作伙伴;終端懼怕李老板經常更換品牌,造成營銷服務的斷層;李老板經營的暢銷產品和知名產品少,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不能給終端創造更大的價值,所以終端也不愿意和李老板深度合作。這一切最終導致其銷量和利潤提高得也很慢。
2、見利忘義。只關心中間差價不關心產品的質量和品牌價值,見利忘義,缺乏商業信用。
3、自行其是。依靠經驗和直覺,聽不進廠家的勸告,不理會廠家的銷售紀律;不主動去開拓市場;不主動做廣宣生動化;不主動建立更完善的銷售網絡,不主動與零售商加強關系努力地開發客戶價值;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而他的做法或者短視,或者是不專業,純粹的的為了賣貨而賣貨,逐漸失去了本身的價值。
4、服務意識不強和學習能力不夠。跟進服務差,缺乏客戶服務和維護能力,服務難以貼近終端的需求,不愿意接受新的營銷知識,分銷能力總是不見提高,無法隨著廠家的發展而共同發展。
針對李老板這樣“自己玩死自己”的分銷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出建議。
合理調整分銷產品結構
一個失衡的業務組合就是有太多的“問題類”產品。針對鄉鎮市場的實際情況,對經營的產品做利潤分析,根據銷量大小、利潤高低、品牌影響力的大小等,在經營過程中要有所區別,合理搭配。一類為了搭建銷售網絡穩定客戶的知名品牌,雖然這些產品利潤沒有小品牌高,但量大、走貨快,能夠幫助拓展網絡,穩定生意資源和生意伙伴,提升你的生意檔次和管理水平;第二類是“有利無量”,準備以后賺錢的朝陽產品;第三類是“有量有利”的黃金產品,盡可能保持現有利潤基礎上把量做大的,如地產著名涂料品牌,地產涂料品牌在當地消費者心中有著的品牌親和力和當地政府的支持,這些地產同類品牌正在快速崛起,只要抓住這些有發展前景的地產涂料品牌,終端銷售在短期內也一定能得到快速成長。第四類,對于那些沒有品牌知名度、產品質量沒有保證的雜牌產品堅決予以淘汰。這些可以使得產品結構更加合理化,給終端店創造給大價值的基礎上實現自己的利益的最大化。
改變觀念,變被動為主動
主動樹立雙品牌。廠家的品牌:由原來的被動銷售,等待廠家的政策,變主動去開拓市場;主動去做廣宣生動化;主動建立更完善的銷售網絡;主動樹立企業的品牌新形象等,獲得企業更大的支持。自己的品牌:由原來和終端店的買賣關系,主動通過全新的定位,以全面的服務打動終端店和消費者,提高自己在當地的知名度,使得人們認為你所銷售的產品都是“名牌”,從而轉型為服務型分銷商,和廠家、終端店發展戰略伙伴關系。
鞏固要塞,強化地盤
建立穩定的終端網絡是保證分銷商擁有穩固地盤的基礎,所以必須優先在當地市場掌控優秀的銷售終端,維護客戶占有率,維護市場占有率,提高網絡質量,在當地市場“做精、做細、做專、做透”,構筑競爭壁壘,強調其有效性和排他性。
加強學習,應對競爭
要經常參加企業舉辦的各種培訓和學習,接受新的營銷知識,加強和其他成功的分銷商的交流和學習,增強自身的素質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