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隨著國家“穩增長”措施的出臺,各地“雙過半”戰鼓相繼擂響,強勢拉動一方經濟增長。某市召開“雙過半”指標完成情況調度會,強調包括鋼鐵企業在內的各行業企業采取超常規舉措,堅決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目標,重申第一季度“開門紅”、第二季度“穩中求進”、第三季度“穩中求好”、第四季度“圓滿收關”的總思路。在某省舉行的全省鋼鐵行業座談會上,與會鋼企領導面對面地向省政府立下全年利潤目標的“軍令狀”,或打出“保票”。由此不難看出,在全球經濟低迷和我國主動調控經濟增速的形勢下,從鋼鐵等各行業企業到地方各級政府在速度和利潤等方面所感到的巨大壓力。
就鋼鐵行業來說,目前肩負著供需不平衡、國內經濟減速和國際經濟持續低迷三方面的壓力:一是目前粗鋼總產能已經超過9億噸,國內需求為6億多噸,供需關系不平衡的矛盾凸顯。二是國家實施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戰略,第一季度GDP增速明顯放緩至8.1%。轉型減速給鋼鐵業帶來了劇烈的“陣痛”。國家發展改革委通報稱,第一季度,鋼鐵冶煉及加工業由2011年同期的凈盈利349.9億元轉為凈虧損4.9億元。三是國際經濟面臨多方面不確定因素,包括美國經濟復蘇緩慢,伊朗核危機烽煙滾滾,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此起彼伏等。
在這種背景下,地方政府要求鋼企“提速、增利”,誠然是出于保證地方經濟穩定發展的訴求,特別是“增利”,同樣符合企業的發展意愿。但在總體需求放緩和供需矛盾加劇的大環境下,一味強調“提速”,或對“增利”立下“軍令狀”,都有不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一廂情愿的影子。
首先,對于鋼鐵企業來說,若是在客觀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一味追求增長速度,勢必造成產量失控、庫存高企等問題,惡化需求低迷、價格倒掛、虧損經營的局面。在這方面,政府還是要處理好發展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按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辦事,避免由于“看得見的手”過分干預市場而導致相反的結果。
其次,鋼鐵企業的盈利水平受宏觀經濟形勢、市場價格走勢、企業營銷和內部管理等多方因素的影響。立“軍令狀”或打“保票”固然能督促企業千方百計地開拓市場、降本增效,但同樣容易催生企業“唯利是圖”的種種短期行為。而“軍令狀”、“保票”這類帶有明顯行政命令色彩的方式,是否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角色定位,更是值得商榷。
相比之下,年初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提出的“穩市場、控產量、調結構、保盈利”12字方針,更符合國家宏觀經濟走向、市場需求和鋼鐵行業的發展規律。面對當前的困境,鋼鐵企業不是不要增利,而是要根據市場變化自我調控產量、調整結構,摒棄傳統的片面追求規模擴張的發展理念,謀求質量效益型發展和轉型升級。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扮演的是服務、支持、監督的角色。與其簽訂增利“軍令狀”,不如加強服務、監督,并在完善市場機制、體制等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
筆者認為,要幫助企業化險破困,根本的解決方法在于深化體制改革。政府職能究其本質應該是服務,而不是政府訴求做主,做市場經濟的“大管家”,F代企業制度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在目前的情況下,政企分開和出資者有限責任制度已經到了必須深入研究、深化改革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