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馬光遠認為,過去幾年的“四萬億”刺激計劃,地方配套投資高達18萬億,短短兩年時間就使得地方債務飆升至10萬億,而很多地方上馬的項目,即使現在來看,也基本還債無望,很可能引發不容樂觀的銀行壞賬。在今年穩增長的情況下,如果再次聽任地方隨意涂鴉,大膽投資,在地方政府自身的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借助于銀行信貸。債務黑洞越積越大,這對于銀行而言,無疑是一個災難性的選擇。
在穩增長的壓力之下,政府再度祭出投資拉動這一“法寶”。
近期,鐵道部發布的《2012年第三期鐵路建設債券募集說明書》中兩次提高了鐵路基建投資額,共計640億元。除了在中央主導的鐵路、公路等傳統基建項目之外,從貴州到長沙,再到上海,地方政府的一系列的擴內需、穩增長政策頻出。
地方政府的投資計劃都在千億元以上,有的地方投資計劃甚至達到了萬億元的規模,令人吃驚。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8月2日,除湖北外,全國已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公布了2012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情況。其中,貴州增速最高,為58.1%,上海最低,為4.5%。值得注意的是,全國有26個省(區、市)投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中央不會再次出臺四萬億投資的政策,地方政府出于穩增長的需要,出臺這樣的計劃也很正常。從目前看,地方的投資計劃中,基礎建設占了很大的比重。”國家發改委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訴記者。
穩增長:各地頻現大手筆
地方政府的投資熱情隨著夏季的到來再次被點燃。
湖南某開發區的一位官員告訴記者,當地政府從上到下,都在爭取投資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7月末,長沙市公布了重大項目計劃的具體內容,“四十”重大項目共40個,總投資3748億元,既包括黃花機場二期建設工程、長沙國際會展中心在內的十大基礎設施投資;亦有長沙黃興北路棚戶區改造、濱江新區整體開發等為內容的十大片區建設。涉及民生、綜合交通體系、城市設施體系、新型城市化布局、產業發展等領域。此外,另有155個一般項目,總投資4544億元。是針對國家加大對節能減排、社會民生方面投入,在節能環保和社會事業領域補充了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項目。
在長沙之前,南京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若干意見》,出臺一系列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政策,涵蓋投資拉動、房地產消費、汽車消費、旅游休閑消費、文化體育娛樂消費、教育消費、健康消費、會展消費、節假日和新型方式消費以及綠色消費等10個方面。
寧波政府網也公開消息,寧波市政府關于推進工業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若干意見。政策內容包括減稅、降低中小企業成本、鼓勵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強化區域業績考核。
貴州更不甘落后,貴州《貴州省生態文化旅游發展規劃》或于8月份公布,計劃投資2至3萬億元,涉及10個國家級重大項目、50個省級重大項目、200個省級重點項目。
在穩增長的基調之下,各地加大投資的序幕也隨之拉開。有媒體報道稱,最近各地重大項目集中開工,今年6至7月,近24個地方城市啟動超百億的投資項目,初步估計總投資規模達到5000億元。
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表示,盡管長沙和貴州的投資規模和今年3月湖北省提出的12萬億的投資規模無法相提并論,但由于長沙和貴州提出的時機,恰恰在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困難,各地又出現投資沖動的關鍵時期,其象征意義則更為明顯。在穩增長的大背景下,諸如長沙、貴州一樣的投資沖動,恐怕并非個案,而是很多地方“集體行動的邏輯”。早在中央提出將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之前,一些地方已經希望中央再次出臺“4萬億2.0”的刺激計劃,通過新一輪的投資狂潮,拉動經濟增長。
憂慮:錢從哪來?
如此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地方政府的資金從哪來?
在地方的財政收入無法完全獨立支撐規模宏大的投資計劃的情況下,如何融到資金成為難題。
有專家認為,一些地方政府大規模的投資計劃有些無法理解,中國的銀行系統沒有能力提供這么大規模的貸款,因為中國的銀行系統正為2008年大規模刺激引致的2萬億至3萬億元地方政府壞賬而發愁。
而國家審計署的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債務余額達10.7萬億元,超過當年全國財政收入,其中有78個市級和99個縣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超過100%。
中國審計署的一項審計結果顯示,2012年和2013年將是中國地方債務到期的高峰,兩年到期額度合計超過3萬億元。與此同時,7月6日,全國人大公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審議稿)》,直接叫停地方政府自主發債,地方政府一條重要的融資渠道關閘。
從目前來看,地方的銀行正在被動員要求要支持投資項目,要承諾能夠貸款。
“地方的領導近期來銀行來得比較頻繁,都來做工作,想多要點貸款。”湖南一家國有銀行的員工告訴記者。
這一輪的投資拉動終于想到了民營企業。湖南省發改委副主任黃志軍公開表示,長沙的這一輪投資,他們將重點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投資,并非全部是政府主導。
馬光遠認為,過去幾年的“四萬億”刺激計劃,地方配套投資高達18萬億,短短兩年時間就使得地方債務飆升至10萬億,而很多地方上馬的項目,即使現在來看,也基本還債無望,很可能引發不容樂觀的銀行壞賬。在今年穩增長的情況下,如果再次聽任地方隨意涂鴉,大膽投資,在地方政府自身的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借助于銀行信貸。債務黑洞越積越大,這對于銀行而言,無疑是一個災難性的選擇。